主页 > 知识库 > 中国近代商标制度的确立和完善(3)

中国近代商标制度的确立和完善(3)

热门标签:使用U盘装系统 百度AI接口 服务器配置 分布式呼叫中心 电话运营中心 电话销售团队 百度更新规律 AI人工智能
此后,北洋政府先后推出的两部商标法——《农商部编订商标法草案》和《商标法》(1923年),在对商标定位上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偏颇,并延续了清政府《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中的诸多规定,不过最大的区别便是加入了“商标所施颜色”一项,由此推之此时大部分商标应已采用彩色印刷,故而须在商标法案中加入此项。1925年,在国民政府颁布的《商标条例》法案中,依然延续了此前推行的相关条文。至1930年、1935年颁布的《商标法》中,又加入了有关读音的规定,即“商标所用之文字,包括读音在内”。
这是顺应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以及日渐高涨的崇洋风潮,商标中出现了大量拼音字母,既方便外国消费者识别,又颇具新意在商标法的基本条例中,除了对商标图案自身做了说明和限定,同时也明确地指出各类禁止使用的商标图形。下方表格总结了这一时期各项法案条例的相关内容,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近代社会历届政府对商标图形的管理情况,以及对商标图形选择上的制约与控制。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此章节的补充,它向我们揭示了商标法律对商标所有者的管理情况。同时,通过法律条文内容的增补和详尽,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商标设计的发展,以及图形种类的丰富。
下表大致列出了中国近代商标法案条文中对标志图形做出的一系列限定和规约。所选商标法案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至1982年中央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时间跨度近80年,共计8项法案。这些法案虽然出版年代不同,所处社会制度有别,但都无一例外地在商标法中明确规定了图形设计上的相关限定。




标签:青岛 日照 湘西 十堰 四平 晋城 潜江 阿坝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商标制度的确立和完善(3)》,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中国近代商标制度的确立和完善(3)》相关的同类信息!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