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面对营收大幅下降,中国移动该醒醒了

面对营收大幅下降,中国移动该醒醒了

热门标签:通化电销 攀枝花电销 电销防封线路代理 电销卡无限打 毕节电销 百度竞价排名 语音系统 廊坊电销
自2017年开始的不限量套餐,终于在2018年年初显现了威力。据多位不愿具名行业观察家分析,1月份,剔除积分兑换对收入的拉动等因素影响,中国移动出现较大营收降幅,而且部分省市甚至出现了10%左右的负增长。虽然营收下降这种情况在2017年短暂出现过,但是幅度远没有此次大,范围也远没有此次这样广。相传中国移动的多个层级都相继召开了专门部署组织营收的会议,而且会议氛围异常严肃,措施更是异常严厉。本来一季度是全年的营销季,一月份又是一季度的重中之重。出现这样的大幅降收,相信中国移动应该早就有过预测,只是或许此次降幅过于放大,或者大幅下降来的过早。无论如何,减收已经成为现实。
一、面对持续低价竞争,招架选项非常有限
不限量套餐,从2017年最初的358元,降低到现在公开市场上的98元,而且部分省市还推出了用于打点营销的38元不限量。针锋相对降价确实保有了部分用户,但是不可避免地将大幅拉低用户ARPU。设想以降价换业务增量,靠量取胜,显然是不成功的。毕竟量收的增降剪刀差幅度过大,业务量增加无法弥补过快的资费下降。另外,最近有新闻媒体报道,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推出了49元全国不限量+100分钟通话套餐。四川电信这种变相取消流量漫游费的策略,杀伤力会更强。毕竟在语音漫游业已取消的前提下,取消流量漫游,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可以畅通全国了,成了真正的神州行。
除了降价应对竞争,中国移动就没有其他可选项了吗?毫不客气的说,非常有限,如果再悲观一点的话,可以说没有。因为铁塔共享后,最大的竞争壁垒网络,已经同质化越来越强,现阶段运营商的业务、服务、渠道和管理都具有高复制性,所以能够拿出来竞争的就只剩下价格了。而价格本来就不是中国移动的长处和优势。中国移动独有的,且已经初具规模的业务,你能说出几个来吗?
二、管道的巨人,内容的矮子
从2G时代一直到现在,运营商牢牢把握了从固定到移动,从城市到农村的用户范围扩展的趋势,顺应了从语音到短信,再到数据发展的时代要求,运营商靠着扩大用户规模和业务量实现了飞速发展。通过向用户提供管道服务,运营商迅速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中国移动更是成为国内的主导运营商,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优质的管道服务,为中国移动带来了巨额营收和丰厚的利润。管道成了包括中国移动在内所有运营商的金山。今天互联网企业的高营收增幅和高利润率,也是十年前运营商的真实写照。十年来,运营商卯足劲搞网络建设,提高管道质量。然后时间刚刚过去没多久,特别是进入4G时代以来,金山就已经被快速侵蚀。
有行业专家曾说,运营商具有做好连接服务的天然基因,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连接管道已经成为基础性公共设施,而且价值越来越低。即使连接规模扩大,仍然无法弥补内容上的不足和捉襟见肘。错失了在内容上的创新发展机遇,运营商不但面临行业外互联网企业的异业渗透,广电的泛电信化,更是面临行业内大打价格战,相互降价挖墙脚谋发展的不归路。特别是做为行业老大的中国移动,陷入降价竞争的泥潭,因为无法内容捆绑,无法筑牢离网壁垒,无论是否跟随,降价竞争都必定要流失用户或者降低营收。
三、新晋独角兽,中国移动收了几个?
最新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显示,2017年诞生了124只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其中50%以上都被BAT收割了。而且124家独角兽公司中估值超过100亿美金的鲸鱼公司有 11 家,其中10 家公司都和 BAT 有关。BAT正在加速构建围绕其自身优势的生态系统,不断筑牢企业护城河。看到这则新闻后,我随手搜索查询了2017年运营商的投资收购情况。但是目前我还没从查询到去年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的投资收购情况。
喊了这么多年的生态共创,运营商的生态圈建立起来了吗?大家该怎么定位中国移动一直强推的咪咕公司和他的业务呢?同样是玩视频,我们该怎么评判咪咕和腾讯的流量差距呢?同样是玩地图,该怎样对比高德地图的用户规模呢?没有或者缺乏内容基因的运营商,一直在谋求内容上的独创和自力更生。我认为至少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不现实。手握巨量现金的中国移动更应该主动加强投资并购,大举买入,通过买买买加快生态圈建设。中国移动已经成立了独立的投资公司,2018年能听到响声吗?
四、大数据都应用到哪里去了?
互联网时代,大家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高效性。各大互联网企业更是为获得有用数据而脑洞大开。但是掌握着用户巨量消费行为的运营商,却鲜有作为。套餐都不限量了,还在发送套餐内其他业务赠送的剩余流量提醒。提高套餐饱和度,做个套餐匹配可能就这么困难!但是像提供景区客流量和用户来源这样的案例,这只是大数据应用最简单的部分。千万不要沉迷在这样的小case里洋洋自得。
实际上,运营商的大数据金矿,还深埋在地下睡大觉。在大数据自用方面,一般情况下,业务需求都需要内容触发。把用户生活场景中的各种出行、娱乐等需求,通过内容和应用激发出来。而各种场景应用才是运营商真正的大数据用武之地,可以直接带来业务和流量。在大数据对外使用方面,在满足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对外合作和应用开发,变现大数据价值。
五、脱离了外包,IT系统还能运转吗
网络靠代维,营销靠代理,运营商依靠第三方力量实现了行业飞速发展。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移动的IT系统和需求研发还在大量依靠外协。华为、爱立信、IBM、甲骨文、思科等等,你所能听到的大牌软件公司,都被中国移动聘请过来做需求开发。网络上一直有传言,中国移动宁愿巨资聘请第三方单位,也不愿意下大力量培养自己的研发力量。大家还记得这个新闻报道吗?华为员工误操作导致广西移动100万手机用户停机,被中国移动罚款5亿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百度查阅事件详细内容。
分营已经二十来年,在中国移动各省市公司中,能够依靠自有员工力量进行网管和业支系统需求开发的有多少?各单位聘请的第三方外协人员数量,花费的资金有多大呢?脱离了这些人,我们的IT系统还能运转吗?而且最重要的是,毕竟运营商自有员工对公司业务更加了解。某省市公司曾经的诺西事件也刚刚过去没几年。降本增效,从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办公用品做起,也应该主动降低各种代维费用,而且这也是真正的大头。
六、线上引流不足,线上线下未形成合力
无论是自有还是代理的实体厅店客流低和坪效差,目前运营商都认识到了电子渠道的重要性,开始渠道转型,发力电子渠道,包括网厅、掌厅和短厅。虽然拥有较近的互联网入口和信息化能力,但是在用户获取和服务的信息化方面,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仅仅在自有平台或者APP上发力,未能扩大其他应用的引流作用,导致互联网整体电渠能力依然不足。
在线上云商+线下实体+智慧物流的新零售模式下,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需要整合现有的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并通过智慧物流有效连接。目前中国联通通过混改,已经强化了在线销售能力,走在了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的前列。通过提高线上+线下的融合运营能力,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提高自身的营销能力和效益。
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非常好,只是在真正形成规模前,该怎么度过眼下的这股降价减收潮。靠低价竞争不是出路,靠专注管道不是方向,靠大卖优质号码等家底难以为继,靠积分兑换更不可持续。选项已经越来越少,无论是用投资开路搭建生态,还是用大数据激发用户需求,中国移动应该尽快行动起来。

标签:汉中 河南 淮北 辽阳 百色 潜江 重庆 青岛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面对营收大幅下降,中国移动该醒醒了》,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面对营收大幅下降,中国移动该醒醒了》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面对营收大幅下降,中国移动该醒醒了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