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

热门标签:腾讯家庭住址地图标注 高德地图标注拥堵路段的依据 江苏外呼系统违法吗 地图标注颜色点 福建电销外呼系统软件哪家好 腾讯地图标注铺位入驻 南阳电销卡外呼系统多少钱一个月 抖音地图标注要多少钱 洛阳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一词并未在草案的正式文本中出现,其概念内涵在修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对恶性专侵权行为的界定,2012年的草案(征求意见稿)采用概括的方式将其表述为“扰乱市场秩序的专利侵权行为”,对应的草案说明将其解释为“故意侵权、反复侵权、群体侵权等恶性侵权行为”。2014年后的草案(送审稿)却采用列举+概括的方式将其表述为“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概念表述的前后不一致,导致学界对其理解不清,在此有必要对其概念内涵进行厘定。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中的“专利侵权行为”一词毋府赘述,《专利法》明确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构成专利侵权。对其概念的界定关键在于对“恶性”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恶性”的词义解释为“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其义偏重于客观上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常见于行政法规、规章中的“恶性事故(件)”与此同义。但在法律术语中,恶性一词也用于形容人的主观状态,如刑法上所称“主观恶性”,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社会危害性所抱的心理态度。还有知识产权法相关研究文献中提出与之近义的“恶意侵权”“恶意诉讼”等词也是表达了侵权行为人的不良主观状态。

那么,恶性专利侵权行为的内涵是侧重于客观还是主观呢?从草案修改过程来看,似乎经历了一番斟酌。草案(征求意见稿)将其定义为“扰乱市场秩序的专利侵权行为”,将故意侵权与反复侵权、群体侵权等具体侵权形态并列,仅作为一种恶性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可见该稿对“恶性”的理解侧重于“扰乱市场秩序”这一客观状态,而未将主观恶性作为必要条件。

但后来草案(送审稿)却将“故意”与“扰乱市场秩序”并列作为侵权行为的必备条件,要求故意侵权行为成立且扰乱市场秩序的才认定为恶性侵权行为。可见,恶性专利侵权行为要求客观上应造成扰乱市场秩序的损害结果,且主观上行为人存在侵权故意,此二点成为区别于一般专利侵权行为的内在关键。


标签:惠州 临夏 深圳 催收业务 苏州 九江 九江 珠海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本文关键词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