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DAU是什么概念?中国有14亿人口8.29亿网民,这个目标意味着每天每3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在使用快手,目前国内DAU超过2亿的应用并不多,对外公布日活破两亿的应用仅有微信、支付宝、微博、快手这些。如此高的目标快手能否完成?引用一位资深腾讯员工的回答“两年前快手接受腾讯投资,随后每年翻倍增长,今年前半年的直播流水就超过了去年全年,今年流水将破500亿!”500亿的流水其中有80%会分给创造者,就凭这个分成额度,你就知道3亿DAU并非难事。
我跟很多用户一样是从一篇十万+爆款文章《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了解快手的,当时的快手不乏裤裆塞鞭炮、铁锅炖自己、生吃病死猪等内容,经过刮骨疗毒式的整改,封杀一批大v后快手的网红生态不断迭代,之前被诟病的低俗内容几乎
做运营的都知道,做日活不同于做新增,做新增只要
快手的运营理念是主张公平普惠,不以明星、网红为核心进行强运营,既没有天龙人,也没有限流,每一个普通的内容生产者都有平等的成名机会,不管是有100万粉丝,1万粉丝,还1千粉丝,只要认真拍东西就会被分发出去,流量分配机制非常完善,这种流量均衡分发的机制让社区里面的每个创造者都在收益,反向刺激他们不断生产优质内容,让社区的内容不断繁荣。
其次,同样是算法分发,快手是唯一一个不限流且提倡私域流量的平台,私域流量是与公域流量相对的一个概念,信息流、微博热门等依靠算法分发流量的渠道曝光被称为公域流量,这些流量掌握在平台手里,平台想给谁就给谁;而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曝光是运营者自己能够掌控的,根据发布时间做降序处理,只要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刷订阅号或朋友圈消息就能看到你的内容。快手的关注页的打开率跟微信订阅号的打开率不相上下高达50%,为了让作者更好的变现,快手从来不对广告内容做限流,这就意味着快手用户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用户,哪怕只有1万都可以变现。
以上两点构建了快手变现的基石,极大提升了快手用户的变现效率,用户尝到了变现的甜头,就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创造更有趣质量更高的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内容的丰富与质量的提升,反过来又吸引了新的普通用户加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快手上的普通人更多,我比起去看一些特效美颜下的后天惺惺作态的高颜值,其实更喜欢看一些还比较粗糙没有过多加工痕迹的生活视频。
不过也可能是我个人喜好问题,就像在B站,我更喜欢逛生活区影音吐槽区,而不是去宅舞区。
快手上的人活得真切,我能感受到拍摄的视频中他们为生命而旺盛的感情,未必是最精致的最高不可攀的,但一定是最能打动我的。
就像关于美好的定义有很多,我喜欢的也只是真实的美好,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美好,看几位漂亮姑娘们穿着光鲜去逛街秀指甲秀包包表演一些甩头摇手的舞蹈,是挺赏心悦目的,但不适合我,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些事情,几个视频的滤镜下来,长得也都差不多,美丽但没有没有个人特点。
我更希望可以看见创意与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快手可能好些吧。
快手和抖音我都玩,都是很好玩儿的产品。
但是在我这种产品经理眼中,这两个短视频产品有着完全不同的流量运营思路和技术基因,反映在产品上,这两款产品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算法和打法,差异之大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物种。
我不评价这两款产品的优劣,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只是觉得这种由于技术和运营思路的分歧非常有意思。
抖音的流量核心逻辑在于官方把持流量,对KOL以及用户而言,流量是分散的,想要完成自我沉淀是基本不可能的,官方会依据用户喜好来定向培养流量,然后推送。
抖音的核心是算法驱动,算法驱动的核心是流量数据统一,所以可以看到抖音一旦出现某些视频爆款,立刻就会推送大量一模一样的视频给到用户,在机器眼中,每一个视频都有固定特征,X(视频特征)+N(算法)=Y(用户停留时间)的公式一直是其核心打法,通过不停的单一特征数据推送+感官刺激在极短时间内形成洗脑。
很多抖音MCN以及旗下的KOL也发现了这一点,与其费力原创,不如谁火模仿谁,因为反正抖音对于用户沉淀非常不利,全都是一波流,这个月红的发紫的人下个月就无人问津,算法才是大爷。
所以抖音刷久了,你就会感觉到每一个小视频都很精彩,小姐姐们也非常漂亮,但总感觉全都是一个样的。
抖音千人千面的背后,是每个人都看到自己曾经看到的内容。
而快手的推送和抖音刚好是另一个极端,官方在极端的去中心化,力求做到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曾经看不到的内容。
在快手中,用户体验是带有冒险性质的,因为系统推送的技术虽然本质上也是X+N=Y,但是这里面对于X的定义和抖音完全不同。
抖音对于X的定义是爆款的明确特征,而快手定义的X是用户的未知属性,快手会拼命去推一些用户曾经没有看过的内容,历史沉淀的X在抖音是加法,而在快手是减法。
这带来的效果是,快手上的小视频往往没有抖音那么上来就抓眼球,但刷的越久,越有新鲜感,越觉得有味道。
抖音是速食品,快手是陈年酝酿的酒,各有各的特点。
抖音是强兴趣推送,快手是在兴趣之外,同时强调意料之外。
在运营思路上,抖音强调爆款快速爆发,然后快速换一个新的爆款,所有流量都要抓在官方手中,力求使用推送和流量在短时间把用户锁柱。
而快手反过来强调持久运营,支持KOL个人沉淀用户,大力扶持一些草根KOL,给出大量补贴,同时利用去中心化的算法尽量把视频推送给更多没有没有看过同类型的人。
整个2018年,抖音的创作者是补贴是20亿,快手是200亿。
两种完全相反的打法背后,带来的也是用户认知的不同。
抖音是爆发性,3个视频就能抓住用户,然后利用推送来强占用户心智。
快手是持续性,用户一开始不会被强吸引,但是看得越久,爱的越深。
短视频领域的两巨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战术,一个是前期短频快快速吃流量红利的换代打法;一个是依靠重内容运营做长尾用户和粘性的打法,二者对于短视频的理解一开始就不同。
如果把评价时间压缩在3年内,我觉得抖音毫无疑问是王者,短平快在前期是非常恐
今年快手定了年底3亿日活的目标,某种程度上也代表快手认为自己重补贴,长运营的打法到了收获期,接下来半年的战斗,会很有趣。
在抖音是看1万人的同一种高端生活,在快手是看1万人的1万种平凡生活,这是根本性区别。
短视频领域谁会赢,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