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互联网公司集体造音响,“物联网入口”却面临着无物可联的尴尬

互联网公司集体造音响,“物联网入口”却面临着无物可联的尴尬

热门标签:企业认证 Linux服务器 电销业务 免费建站 国美全国运营中心 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系统 铁路电话系统 百度竞价排名
  摘要: 少年,你巴望AI之力吗?

是不是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有硬件梦?继集体造手机、造手环后,本年又开始互联网公司集体造智能音响。

国外有亚马逊的Echo、谷歌的Google Home、苹果的Homepod,就连做社交和心情包的日本企业Line也颁布颁发要推出智能音响(并且还是心情包同款哟)。中国企业更是不甘落后,先有京东推出的叮咚,随后一大票创业公司带着相关产品上了众筹,比来酷狗音乐、喜马拉雅等等内容平台也推相继推出了智能音响。

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智能音响到底是传说中的物联网交互入口,还是像曾经的智能手表/手环一样,是一阵无意义风潮。

如果必然要给智能音响下个定义…

首先,智能音响这一概念就是十分模糊的。很多创业公司把能连蓝牙的音响、能连WiFi的音响都称作智能音响……对于这种行为我只能说,如果这样能帮您们发出下个月工资的话,请随便用智能二字给产品起名吧!

总结了一下市面上的产品,我们可以大胆的给智能音响下一些定义:

1、拥有无线WiFi、蓝牙等等基本功能;

2、除了App、触摸按键等等还可以通过内置麦克风进行语音交互;

3、除了播放音乐外,还可以承担语音助手工作,连接其他产品;

本着这几项定义,,我们可以将智能音响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流媒体内容为主,以AI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内容的方式;另一种则是以语音交互为主,把智能音响当做物联网交互的入口。

第一种智能音响今天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从技术上来讲,在流媒体使用场景进行语音唤醒、语音交互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真正的技术角斗场有两个,一个是流媒体平台自身的保举算法;另一方面则是在NLP上,是否能理解用户语言中的情绪,从而更感性的进行交互和保举。

前一种技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出现,而后一种技术还离我们太远。总的来说,内容驱动的智能音响比较的还是平台品牌号召力和内容版权库,可以看做是流媒体办事商流量变现的一种方式。

物联网入口?现在有物可联吗?

今天我们更想讨论的,是亚马逊Echo这样试图成为物联网交互入口的智能音响。

亚马逊是最先切入这片市场的玩家,在全球市场上也占据了最大的份额——Echo和Dot两款产品加起来达到了近40%,把Google、微软等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不过业内公认的是,在语音交互这一智能音响关键功能上,亚马逊的Alexa比拟Google和苹果还是稍逊一筹。

但智能音响比的是语音交互能力吗?目前并不是。

作为物联网的交互入口,智能音响好欠好用的关键是“有物可联”——能控制更多的智能产品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至于语音交互能力,只会关系到交互控制是否精准、是否便利。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大概就能理解京东的“叮咚”。

京东似乎很喜欢“中国亚马逊”这一称呼,在业务布局上也亦步亦趋。即使本身没有流媒体内容、没有语音交互技术,也硬要推出智能音响叮咚,当然,京东本身的叫法是“音乐机器人”。

或许说叮咚是一款硬件产品还不太准确,除了本身推出硬件,叮咚还联手安步者、JBL等等一众传统音响厂商联合推出过产品。所以,硬件是传统厂商的,语音交互技术是讯飞的,京东干嘛了?

京东提供了一个WiFi芯片,让搭载了这一芯片的家居产品可以通过叮咚实现互通互联。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亚马逊和京东的区别,亚马逊可以开放API,让更多伙伴接入Echo,而京东则把叮咚看做其“京东微联”物联网生态的一份子。

不管是开放生态还是相对闭合的生态圈,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智能家居”还是太少了,为了实现语音交互就换掉所有家电实在不太现实,所以智能音响实现其物联网入口的使命还需要一按时间。尤其是国内,各个大厂都在拉帮结派做本身的物联网OS,通过一个入口控制生态复杂的家居就更为困难。

何必死磕音响?它还是个孩子啊

其实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物联网的入口必然要是智能音响呢?

关于语音交互是否是人类与物理世界交互最自然的方式,这一问题在曾经的文章中已经讨论过,即使是用语音进行交互,智能音响也存在着局限。最明显的,就是其拾音范围有限,把智能音响放在客厅,在厨房就基本别想享受智能生活了。如果仅仅把智能音响当做语音助手的载体,为什么不能在各个房间里布局收声设备?

仔细想一下,单纯从语音交互方面考虑,智能音响或许还不如智能手环——不存在远场交互问题、拥有简单屏显、还可以感受到体温心率等等从而进行进一步交互。

标签:银川 昆明 南通 晋城 蚌埠 昆明 葫芦岛 郑州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互联网公司集体造音响,“物联网入口”却面临着无物可联的尴尬》,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