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谷歌投资写稿机器人,记者要被机器“抢走饭碗”?

谷歌投资写稿机器人,记者要被机器“抢走饭碗”?

热门标签:检查注册表项 万科 企业认证 铁路电话系统 电销业务 企业做大做强 百度AI接口 美团
 

近日,科技巨头谷歌投资了英国新闻机构报业协会(Press Association),用以支持开发自动化新闻编写软件。按计划,该软件每月能够编写多达 3 万条当地新闻,这意味着新闻行业的记者和编纂们不得反面机器“抢饭碗”,在日益强大的技术面前,记者们真的要失业了吗?

此前,腾讯新闻机器人Dreamwriter、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南”已经应用到财经和民生报道中,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提升新闻行业整体效率。然而即使是有机器写稿辅助,大量实时、深度新闻的撰稿、编纂工作仍需要专业的编纂记者完成。写稿机器人大多用于含有海量数据的,不需要核查、或者进一步调查的内容,机器并不能替代人,人机结合才能使将双方优势最大化。

人机各有界限,都有不成取代的作用

写稿机器人的出现让新闻生产得以突破人类体能的限制,变得更加高效。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它的数据处理、语义识别、继续学习等理解和处理能力。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人工智能能够模仿甚至理解相对固定的新闻写作方式,并依靠算法迅速筛选、整合出内容;同时,算法技术通过对用户点击、阅读等行为的追踪和分析,能够描绘用户的偏好画像,迅速将内容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

目前,谷歌、脸书、腾讯、阿里等国表里巨头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美联社早在 2014 年,便开始使用自动化软件生成商业公司季度财报的报道,得益于机器报道工具的协助,现在每个季度能够快速发布数以千计的季度财报报道。

先进技术带来了编写海量报道的能力,但同时人的作用依然不成忽视。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所说,人工智能或许更擅长在体育赛事这类媒介事件中抓取数据生成报道,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知名媒体在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时,特别是灾难性事件时,记者仍需在场。

在新闻资讯平台,算法技术同样不能脱离人的掌控。目前的机器算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内容的互动量和分享率作为数据处理依据,并不能深入理解新闻内容,高互动和分享率并不与新闻质量挂钩,因此不设编纂的纯算法保举,更容易让低俗内容、标题党和不当内容受到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写稿机器在内容生产上缺乏人的主不雅观性而带来的“人情味”和百花齐放,使得内容产出更加单一,更加枯燥和同质化,难以形成风格。同时在内容接收上,基于流量和利益诱导,曲意迎合用户的算法保举给用户的只能是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无价值的内容,让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中,日益背离技术让人获得更丰富信息的初衷。

海量的、机械的、无需核实、无需风格的工作交给计算能力远超人脑的计算机无疑是更明智、高效的选择。而人在新闻多样性、风格化和把关者角色的作用也不能被机器替代,大量实时、深度新闻的撰稿,编纂工作仍需要专业的编纂、记者完成。

技术是把双刃剑,人机结合才能运用自如

对于先进技术和人的关系,著名科学家霍金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值得参考,霍金警告道,AI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一旦脱离人的束缚,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人必需制造出可控的人工智能。人民日报也在近期颁发的社评中指出,“不能做堂·吉诃德,对算法和技术视而不见,拒绝时代进步的大潮;也不能一味依赖,反而成为算法和技术的奴隶。”技术是把双刃剑,人机结合才是新闻领域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谷歌在支持技术研发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人在其中的作用。英国新闻机构报业协会的主编皮特·科林福敦体现,写稿机器人生产新闻的过程并不是完全依靠所谓的机器人记者完成,,经验丰富的人类记者仍然是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察人情和独立思考、独到见解上,人类毫无疑问比机器更有“人情味”,更加灵活。

以一点资讯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用人机结合重新阐释了技术和人的关系。平台主张机器算法+人工编纂的新闻分发模式,以技术驱动为基础,辅以人工干预。编纂队伍配合机器算法不停训练,提升算法对内容分辨的精准度,同时用机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辅助编纂,将人和机器的优势部分有机融合,补足机器分发的盲目性和人力处理海量内容的局限性。将合适的内容精准推送到感兴趣的用户面前。

标签:pos机业务 吕梁 烟台 柳州 郑州 福州 乌兰察布 亳州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谷歌投资写稿机器人,记者要被机器“抢走饭碗”?》,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