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网约“过山”车的一周年:新政下的平台、司机与乘客

网约“过山”车的一周年:新政下的平台、司机与乘客

热门标签:电销业务 万科 美团 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认证 铁路电话系统 百度AI接口 检查注册表项
 

资料图

新浪科技 张俊

不成否认, 2016 年 7 月 28 日,交通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办事办理暂行措施》两份文件,将酝酿两年之久的出租车改革及网约车新政方案揭开面纱之后,乐不雅观情绪一度在行业中弥漫。

“这是重大利好!”当时,某网约车公司内部人士在公司正式回应发布前,如此向新浪科技说道。终究,网约车的合法地位首次在国家层面获得明确,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将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

在此之前,网约车在官方的定义里属于黑车,北京、上海等地还多次开展整治网约车的专项行动,司机被抓要承担 1 万元的处罚。

但两份文件公布后,旋即让网约车企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体验。

原因来自于文件最后的“各地可按照本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则条款,网约车的中国走向再次发生变革。

在交通部之后,北上广深等城市也先后公布了地方网约车新政细则,与交通部的新政比拟,各地方新政在网约车平台、车辆、司机三方面规定更加细致和严格,北京上海明确提出了“京人京籍”、“沪人沪籍”的要求,而且在车辆的排量、轴距等方面加以限制。各地的新政细则在细节上略有差异,但也大多沿袭此思路。

在各地新政之下,网约车平台疲于申请各地牌照,平台上符合要求的车辆和司机大大减少,而最终用户对打车难、打车贵的诉苦再次袭来。

从黑车到合法

成立之初的滴滴,其商业模式是通过App匹配乘客与出租车,解决了出租车时代打车难的问题,而通过必然程度的补助,也降低了乘客的出行成本。

2014 年 8 月,用户数超过 1 亿、司机数超过 100 万的滴滴开始扩张产品线,推出了专车业务。与出租车比拟,专车的车辆更加高端、司机的办事也更加完善,无疑必然程度上抢了出租车的生意。 2015 年 5 月,滴滴进一步推出了价格更加低廉的快车业务,网约车企业与出租车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专车与快车的合法性问题也引发争议。

2014 年 12 月,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在“不法客运整治情况”专题情况会议上体现,滴滴专车属于黑车,营运分歧法。截至当年 12 月 25 日,上海市交通委查扣了 12 辆滴滴专车,其中 5 辆车的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 1 万元。随后,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认定滴滴专车将私家车纳入其商业运营平台,存在不法营业行为,开具了 10 万元罚单。

2015 年 1 月,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新闻发言人梁建伟体现,执法人员查到的所有使用滴滴打车、易到以及快的打车软件上提供的专车办事,全部属于“黑车”运营。梁建伟透露,从 2014 年 5 月至今,查处的易到用车、滴滴打车以及一号专车等 47 辆“专车”,并定性为不法运营。

到 2015 年 6 月,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办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市公安局公交守卫总队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该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根据乘客意愿提供运输办事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运办事,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议还通报,, 2015 年以来市交通执法总队查处不法运营车辆 963 起,涉及滴滴专车平台从事不法运营车辆 207 起,其中私家车 161 起。

不过也有一些城市对专车持宽容态度, 2015 年 10 月 8 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向滴滴快的发放专车平台经营资格证,一度让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互联网专车有了合法化的希望。上海交通委规定,对平台方要求,除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办事能力外,还需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办事器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等。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道路运输证。司机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在业界看来,上海的准入门槛比较宽松,有利于专车平台的发展。

而交通部于 2015 年 10 月 10 日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办事办理暂行措施(征求意见稿)》让网约车企业再次陷入困境。

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网约车车辆使用性质应登记为出租客运,而按照 2013 年开始实施的《机动车强制报废尺度规定》,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 8 年,超过使用年限要强制报废。这无疑让私家车车主从事网约车的意愿大大降低。网约车驾驶员应与平台方签订劳动合同或经营合同的规定也被认为大大加重了网约车企业的负担。

标签:乌兰察布 烟台 郑州 吕梁 pos机业务 亳州 柳州 福州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网约“过山”车的一周年:新政下的平台、司机与乘客》,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