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作者:巨人电商

顶流周杰伦入驻快手,破圈进行时

POST TIME:2021-04-12

一觉醒来,被关于周杰伦在快手开通了首个中文社交媒体账号“周同学”的大量消息挤爆了,账号发布的三个短视频播放量近2亿。

接下来的事情更疯狂,账号“周同学”仅用了4小时就吸粉164万,短短一天吸粉超过500万。时隔两日,快手概念股日出东方一字涨停,其他概念股引力传媒、星期六、吉宏股份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凭借一人之力,带动整个平台股票涨停,威力着实惊人,可见周杰伦的顶流位置实在不容小觑。

显然,就推动快手的发展进程而言,一个符号性人物的助力也至关重要。

短视频领域厮杀正酣

对于所有希望借助视频力量的企业来说,过去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依然属于摸索期。打造对企业具有吸引力的平台乃至生态,借企业之手完成用户服务和增长,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内的重中之重。

在新一代的视频领域,快手、抖音、B站是备受关注的存在。时间线上,快手最早出圈(2016年),抖音紧随其后(2018年),创办更久的B站反倒在今年年初才算彻底走红。

事实上,用户属性减缓了B站商业化的整体步伐;目前抖音、快手的商业化进程要高于B站,值得注意的是,抖音和快手两者侧重点又各有不同。2019年之前,抖音强在广告收入,快手则是擅长靠直播打赏获得收入。情况在2019年之后出现变化:抖音试图补足此前被忽视的直播能力,快手则全面加速流量变现的探索。

不过近期,抖音与快手之间的官司引起了市场热议,不久后双方就进入了“互诉”阶段,关于短视频领域的流量与用户争夺战终究被摆上了台面。

毫无疑问,快手和抖音的竞争完全已经上升到了整个短视频行业的维度,因为二者在体量上已经实现了完完全全的“双寡头”地位。在总用户数维度上,快手似乎一直要比抖音要多,而在日活跃用户层面,抖音又领先于快手。在这种“微妙”的差距下,二者间的竞争变得格外“烧钱”。

2019年下半年,快手为实现3亿日活的目标,高调冠名了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同时也拿出了大量流量资源与资金来推动相关拉新工作,可以说是不吝成本。相比之下,提前迈入3亿日活“里程碑”的抖音也声势不断,在抖音选择投放的综艺节目中,涵盖了当下价格不菲的头部综艺节目,目的都在于需要不断获得大量的关注。

从数据层面来看,虽然快手目前日活跃用户数已经成功突破3亿,但实力对手抖音的日活却已然达到4亿,这对于快手方面显然是不利的。

“快手式”商业化

改变以往低调且克制的风格,快手商业化正在以“战斗”模式加速前进。

就互联网圈子而言,流量至关重要。流量好比是互联网公司的石油,石油持有数量越多,可以提供的选项便越多。试想,如果互联网公司拥有一座巨大的油田,把石油转换成柴油、汽油、煤油还是液态氢,再以何种价格卖给谁的决定权当然在它手里。

当玩快手的人群逐渐增多,流量就成了金钱。一般而言,快手变现有直播赚钱(直播打赏、直播带货)、售卖商品、为其他平台引流、广告代言、知识变现、游戏联运、卖快手号等模式。

而作为一个具有强社交属性的平台,找到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最佳平衡,是快手在商业化提速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把控好节奏。

过去两年间,粉丝数超2000万的牌牌琦、仙洋被国家网信办列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祁天道因诈骗被判刑4年;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更是就播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等问题,约谈了今日头条、快手两家网站主要负责人。

因此,关乎商业化变现的主播素养问题,快手必须正面。不过比起可以用禁封来规范的越界行为,话语权较大的家族在商业模式上对快手的影响——“规则内”的影响,更应该成为快手商业化进程中的“远虑”。

直播里的残酷竞争

直播电商正是快手在过去几年的积累,也是它与抖音较量的筹码。根据卡思数据联合淘宝联盟发布的《双11站外达人机构TOP榜》显示,在淘宝联盟统计的来自多个平台TOP50达人卖货榜中,近4成来自于快手平台。

咨询公司九谦中台数据显示,快手的营收结构仍以直播打赏为主,占到80%以上,其次是广告及游戏;抖音则90%的营收来自广告,直播、电商收入占10%。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抖音已经不满足于这10%,开始攻城略地,直接攻打快手的直播腹地。

不仅如此,随着618的来临,直播带货领域的战火味更足。

5月27日,快手正式宣布跟京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快手小店的供应链、品牌营销和数据能力等方面展开合作。就在快手与京东宣布合作的前一天,“三国杀”的另一位大玩家阿里宣布,618期间将会有300位明星在天猫、淘宝直播带货,流量明星开始搭上淘宝直播,加入618大战。

三国杀的比拼,实际上也是产品、组织架构、流量、供应链的比拼,各方均有优劣势,压力也不言而喻。

写在最后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杰伦携快手,同《囧妈》、罗永浩携手抖音具有相似的平台宣传效应;制造话题营销,拓展音乐产业布局,以头部领军音乐人强化音乐产业布局,吸引更多知名音乐人入驻,在流量红利已经捉襟见肘的当下,去挖掘市场。

显然,快手的音乐野心,不仅限于“惊雷”式喊麦神曲,在合作周杰伦的野心后,隐藏的是改写“下沉”形象,扩大破圈影响力,迈出商业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厮杀将会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