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传播,也要销量。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品牌主不仅局限于流量和曝光的考量,而是更注重转化与增长,目前短视频社交纳为新的网络品牌阵地。建立清晰的账户结构可以在之后的计划管理及效果对比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繁荣的社交商业生态和“品效合一”的信息流广告能够为品牌主带来不一样的营销机会和流量红利。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认同,各方都在试图寻找实现品效合一的最佳解决方案,使品牌的长期价值和广告效果的转化能更好地实现协同。
那么如何利用短视频盈利?短视频平台吸聚着庞大流量,汇集了不同圈层的人,用户在这里共享创意、记录生活、关注互动、购买商品,这些特性为主流品牌在打造强曝光、加强消费者与品牌的深度互动、直接引起销售转化提供了可能。
在形式上,短视频平台既有开机屏、信息流一类的硬广,也有KOL内容植入、活动等软性的形式,主流品牌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投放,也多采用组合拳的方式。
开机屏、信息流打造强曝光,基于用户高黏性、多次反复的使用习惯,通过投开机屏、信息流广告来触达目标受众,打造强曝光,就成了主流品牌的首选,有的品牌会在一次活动中同时选择几个短视频平台的硬广来寻求更大的传播效应。主流品牌有70%~80%的短视频营销预算用在购买开机屏、信息流,硬广仍是主流品牌的投放重点。
此外,主流品牌对于硬广的期待不止于打造曝光,他们也重视曝光后的导流效果。在视频下方添加链接能跳转到品牌官方商城、购买页面、落地页,这些广告产品可以为品牌带来直接的转化效果,成为曝光量之外,短视频平台更具吸引力的卖点。
打造KOL爆款内容,强势种草。用户只需上下左右滑动手指,即可切换内容的体验,让传统社交平台上的KOL们最先嗅到短视频平台的市场先机。与此同时,一批基于短视频平台红起来的网红们也浮出水面,成为短视频从娱乐流量转化为种草流量、带货流量的代言人。
在某一垂直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基于情绪、观点、观念的共振,将同类人群凝聚起来,并与其建立了较强的社交粘性。作为社交经济中的转换核心,他们在产品与受众之间架起了桥梁,往往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并且被受众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对这些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易引发受众对商品的种草。
找对、用对KOL会给广告主带来指数级的传播效果和超预期的带货力,但是,找错了,不菲的广告投入,可能换来的只是寥寥声量,甚至是造假数据。
平台是来服务我们的,而不是我们去迎合他们,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现在整体的媒体环境不容乐观,如果短视频平台能提供满足我们需求的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创意文案能引发共鸣引导转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学自嗨,根据素材内容合理搭配素材样式完成最佳呈现。
上一篇: 上一篇:快手联盟宣布开放注册 推出VaaS概念
下一篇: 下一篇:“如何从零开始做运营短视频?这3个方面一定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