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作者:巨人电商

“造物节”小众狂欢 阿里重新定义淘宝

POST TIME:2020-10-26

从“天猫双十一”、“淘宝双十二”、“支付宝日”等等,这些节日无一例外透露着“卖卖卖”与“买买买”的狂欢,但是“淘宝造物节”却是个例外。阿里巴巴并没有将这个节日打造成“买买买”购物狂欢的意思。

7月24日,首届淘宝造物节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造物节一共展示了72家来自全球青年创客和原创设计师店铺、小众科技创客和只能硬件创业公司。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下,为期三天的展览吸引了三万观众。

记者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看到,现场购票者中,非主流人群占了大多数。不仅有各种Showgirl、网红,还有各种腐贱萌玩物,让人有一种身在China Joy或动漫展的错觉。

的确,淘宝平台的用户与游戏、动漫用户已经高度重合。淘宝网官方数据显示,淘宝平台80%的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24岁以下的90后用户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造物节的热度正是阿里巴巴CMO董本洪乐意看到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再强调,淘宝平台的目标将不再是简单的促成交易,而是成为最大的社区,让创意、内容、直播、粉丝互动、达人等在这个平台上都能玩起来,最终形成淘宝独特的圈子和生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其说马云的造物节是展示青年人的创意,不如说它展示了淘宝的野心,要想让用户长期留存在平台,淘宝必须让自己平台上的数亿商品带上故事和情感,去掉廉价和批量生产的标签。

打造“新淘宝”

双十一和造物节同样是阿里巴巴制造,但是二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一如阿里巴巴内部对天猫和淘宝的定位。

张勇曾表示,淘宝和天猫的定位将会逐渐分化。“淘宝要上天,天猫要入地。天猫要更多地去拓展线下品牌,淘宝则要变成一个社区。如果淘宝还围绕实物商品和销售数据,它不管怎么卖,都没有办法与B2C竞争。我希望好玩的淘宝这个印象注入到年轻用户的脑海中。”

“以前都是以线上为主,这次我们来个不一样的。”董本洪说起了造物节的初衷,淘宝仍然是“万能”的,但是它有点像“包治百病”的药。而“造物”是一个词,鼓励年轻人行动起来,它重在参与感,非常适合淘宝。

Buy+战略

除了淘宝坚定不移地走社区化、内容化、互动化的战略之外,阿里巴巴还在今年6月启用了Buy+战略,即VR(虚拟显示)购物和AR(增强现实)购物。

从造物节现场可以看见,科技在阿里巴巴的最大应用还是与购物结合。首次露面的Buy+呈现了两个购物场景,分别是女包和男女内衣。消费者只要带上“头盔”,就可以立刻进入虚拟商店,360度观看包包,甚至还能看到模特的真人秀效果。然后,通过与机器人导购的交流迅速下单。